close

  昨日,妙峰山廟會上,一濟公扮演者現場模仿濟公喝酒逗樂游客。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
  新京報訊 (記者李禹潼)昨日是陰曆四月初一,上午9點,門頭溝妙峰山景區人頭攢動。昨起至5月13日,第二十二屆妙峰山傳統民俗廟會在妙峰山風景名勝區舉行,屆時,除了施粥、布茶、舍饅頭等傳統廟會形式外,還將有上百檔傳統民間花會表演。
  鼓聲震天 八馬迎春
  昨日,廟會現場,來自丰台區石榴莊雙廟八馬藝術團的數十位演員身穿戲服,表演“八馬迎春”。“擔心堵車,凌晨4點出發來的。”表演結束後,70歲的魏師傅介紹,藝術團共百餘人,團員均為石榴莊雙廟地區的居民,“今年是馬年,所以排練的節目都跟馬有關。”魏師傅稱,藝術團成員均為中老年人,年齡最大的成員已80歲。
  此外,在昨天的廟會現場,太平鼓表演、中幡表演及舞獅表演都受到好評。“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,應該傳承。”市民李女士說,她打小就跟著家裡的老人逛廟會,如今有了孩子,每逢廟會,祖孫三代一起來逛。
 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,廟會期間,五虎少林會、中幡會、高蹺會、秧歌會、小車會、旱船會等多檔民間花會將前來妙峰山祈福納祥、酬山獻藝。
  市民自發施粥布茶
  昨日7點半,景區外的停車場已停滿了車。市民覃先生的車后座上,堆滿了塑料袋裝著的白麵饅頭。“之前訂的,今兒早晨去取的,一共1000個。”覃先生稱,每年廟會前,母親都會訂1000個饅頭,在廟會當日帶上山分給市民,部分用於上供。
  在廟會現場,有多個發放饅頭、粥和茶水的攤點,景區工作人員介紹,供應饅頭茶水大多是市民自發的行為,通過行善來表達虔誠。
  7點半,63歲的張女士跟隨同行的13位親友站在攤點旁邊分發饅頭和黃豆鹹菜。“我們頭天下午5點就到妙峰山了。”張女士說,親友在山上準備了一宿,天亮游客上山後,就能享用到帶來的饅頭和鹹菜。
  妙峰山廟會
  起源於明代崇禎年間,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,上百檔民間花會組織都將自發前來妙峰山朝頂進香。妙峰山廟會除完整保留明清時期香客朝頂,香會酬山,施粥、布茶、舍饅頭等傳統形式外,還增加了民俗展示、文藝演出等新內容。  (原標題:門頭溝妙峰山廟會開門迎客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wlwztchqds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