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可金
  在西方的情人節當天訪華,加之中美在氣候變化和兩軍交流領域中達成的一些合作成果,美國國務卿克裡此次中國之行,釋放出了諸多耐人尋味的信預防癌症號。在新的一年裡,中國要忙改革,美國要忙選舉,作為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大國,誰都不願意惹是生非,更不會允許攪亂局勢。穩字當頭,成為中美關係的主基調。
  國際政治是大國政治,大國政治的核心是平衡。大國平衡,世界安定,大國失衡,整個世界就會動蕩不安。2009年以來,美國實施所謂“亞太再平衡”戰略,武裝亞太,激活同盟,發展伙伴,在多邊合作框架上疊床架屋,搞得原本熱火朝天地忙於地區經濟合作的亞洲國家一下子人心浮動,都想趁機撈一些油水,甚至還有人試圖重翻歷史舊賬,摘掉國際社會當年制定的“緊箍咒”。不管美國是否承認,“再平衡”實際上是“去平衡”,讓冰封的安全議題得以激活,令原本缺乏“製冰機維修地區安全架構”的亞太地區上空波譎雲詭,甚至一些爭端讓美國左右為難,有引火燒身和被拉下水的危險,面臨著艱難的選擇。
  毫無疑問,亞太地區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局面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。美國殺氣騰騰的陣勢,將中國與俄國的關係拉得更近了,美國雖然分化了亞洲海洋和陸地的團結,但卻“促成”了亞洲大陸大國的團結,美國正在失去亞洲大陸上的優勢,使得美國非但無法完全控制水面,也意外打破陸地平衡,西亞、北非室內裝潢、中東、阿富汗等地的局勢表明,美國的國際動員力和世界領導力都大大下降。四年下來,亞太地區局勢的複雜變化,令奧巴馬政府的亞洲政策在國內外受到批評,在很多問題上,這一政策對內既無法對美國跨國公司交代,無法保護日益上升的美國亞太利益,對外無法向盟國交代,又無法在一些爭端問題上真正履行保護條款。奧巴馬的“亞太再平衡”戰略需要調整,以夯實亞太穩定的基石。
  奧巴馬的“亞太再平衡”戰略之所以問題重重,是因為美國對亞太地區形勢作出了錯誤的評估和判斷。也許是因為在2009年訪華時並沒有如願以償的緣故,奧巴馬此後的政策選擇有些意氣用事,美國錯誤地估計了中國的戰略走向。美國以為只要像擠牙膏一樣對中國施壓,就會令中國屈服。結果適得其反,無論是十八大以來確立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,還是中央周邊工作座談會明確的經略周邊戰略,均表明面對美國的打壓,中國非但沒有退縮新竹二手餐飲設備,反而大踏步向前,讓美國更多感受到了一個奮發有為的中國。
  儘管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體量有很大提升,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影響力還十分有限,無法撼動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主導地位。即便是更加奮發有為的中國,也更多是出於防禦性的戰略,並非要真的與美國一決高下。美國用誇大中國“威脅”的辦法來整合亞太戰略,到頭來還是自己埋單,甚至可能為房屋二胎某些國家作嫁衣裳。
  其實,在全球化時代,處理中美關係也非常簡單,只要牢牢把握中美共同利益,通過對話和協商,妥善處理分歧,不斷開發互補性利益,中美關係就能步入可持續發展的穩定軌道。因為對於大國來說,平衡是大國關係的定律,只有實現大國平衡,才能實現大國關係穩定。因此,戰略互信並非是中美關係追求的目標,共同利益才是可靠的基礎。▲(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lwztchqds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